問題:我該怎麼跟孩子說自己罹癌呢?
把自己來癌的事情告知孩子,最大的目的在於,讓孩子對於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有所準備,
例如:在治療過程中我們的外觀可能會改變、家裡的生活習慣與作息都將有所不一樣等等。
所以我們要理性地告知孩子,是希望孩子知道以後,能更容易適應接下來的改變,
或是能夠有所預期,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不同。以下分成幾個階段的孩子來說明:
◆ 學齡前孩子
主要的挑戰是與主要照顧者的分離,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希望自己的家庭和其他人一樣,
所以常會詢問父母哪時候會回來。
可以透過遊戲以及想像對話與孩子溝通, 緩解他們的失落感或寂寞感。
◆ 低年級的孩子
主要的挑戰在於,孩子容易將事件的發生與原因有神奇的連結,
認為事情可能是自己造成的,
例如:都是因為我不聽話,媽媽才會生病;
都是我說討厭爸爸,還罵他死掉算了,他才會住院。
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,父母是他們自尊的重要來源,
因為他們容易擔心被同學拒絕的情形發生。
所以在生活中,孩子可能會將生病的父母親想像成英雄、
常常想念他們的好,這些都是他們常會出現的自我調適、自我照顧的方式。
◆ 中、高年級的孩子
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良好的邏輯歸因、因果推論的能力,
但需要有人提供對疾病與治療較詳細的解說。
孩子在面對強烈情緒時,容易以隔開情緒、分心或逃避情緒的方式自我照顧。
◆ 青春期的孩子
主要挑戰是正經歷青春期的身心改變,獨立與依賴之間存在矛盾,
在情緒上遠離父母,同儕相對變得重要。
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能會比較自我中心,當和同儕活動有衝突時,
孩子可能會對父母的疾病或需求反應較為冷淡。
而大一點的孩子,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有較佳的邏輯性思考能力,
也能和同儕發展出親密的支持關係,對家人的需求有較多的同理與感受,
但也容易因感受到來自家庭過多的期待或要求而掙扎。
(更多訊息請見本會出版之”媽媽我好想你~給病人及家人的關懷手記”一書)
最新消息| 各類課程/講座| 認識心腫| 暖心報報| 影音專區| 捐款支持| 聯絡我們